环氧粉末涂料的涂装

 

粘接的质量好坏,成功与失败,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粘接的工艺方法,毋庸讳言,粘接工艺与胶黏剂同样重要。涂料行业素有“四分涂料六分施工”的说法,粘接工艺起码应是五分,由于环氧胶黏剂只是待用品,只有通过工艺过程形成粘接,才是最终目的。

    当选择了适当的环氧胶黏剂,制备了合适的粘接接头之后,还得采用精湛的粘接工艺,才能实现牢固耐久的粘接。可以肯定地说,粘接工艺合理与否,是粘接成败的关键,必须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。只有严格的粘接工艺,才会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。

    粘接工艺过程包括确定部位、预装配、表面处理、配胶、施胶、晾置、叠合、清理、停放、固化、后固化、检验、整修等步骤。

 

    一、确定粘接部位

 

    粘接大致可分为两类,一是用于产品制造,二是用于损坏修复。无论是何种情况,都需要对粘接部位的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,例如表面状态、清洁程度、粘接位置、破坏情况等。只有经过一番认真的观察与检查,才能为进行具体的粘接做好准备。特别是对于损坏处肉眼难见的裂纹,可用显色法判断,即在怀疑的地方涂上着色的煤油,如有裂纹,煤油就会立即渗入而着色,用干布擦去煤油,则会显示出裂纹位置。

    检查裂纹和渗漏也可用水压或气压法,于管道、容器的内腔注入0.3~0.4MPa压力的水或压缩空气,裂纹或泄漏处就会有水渗漏出来,压缩空气法通过涂刷肥皂水可发现渗漏处,也可用VARYBOND VB67测漏喷剂,对所有压缩气体有效。确定损坏部位之后,便可进行下步的表面处理。

 

    二、预装配

 

    预装配是指产品制造或损坏修复的粘接部位,在表面处理和粘接之前先预装,检查零件间粘接面配合的尺寸和间隙,以及所用的夹具是否合适。在预装中发现存在的问题,并进行必要的修配,达到装配准确度的要求,可以保证正式粘接时顺利进行。

 

    三、表面处理

 

    虽然没有表面处理的粘接也能进行,但实际已表明,这种粘接的可靠性较差,因此粘接前的表面处理甚为必要。

    表面处理就是用机械、物理、化学等方法清洁、粗糙、活化被粘物表面,增加表面积,改变表面性质,以利于环氧胶黏剂良好湿润、牢固粘接、耐久使用。被粘物的表面性质是影响粘接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,粘接的表面处理与电镀和涂装前处理基本相同,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表面状态,有助于形成足够的粘接力。采用机械、化学方法进行表面处理,会产生粉尘、废渣、废水、废气、废溶剂、废酸碱,既危害健康,又污染环境,因此,必须采取适当措施,实现环境友好的表面处理,确保无毒害、不燃爆、无污染,安全无虞。

 

    (一)表面处理的重要性

    任何零部件的表面,在经过冷加工、热加工、运输及储存后,都会有氧化物、氢氧化物、润滑油、防锈油、脱模剂、灰尘等异物污染层,这些都妨碍环氧胶黏剂对被粘表面的湿润,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。如果不处理就直接进行粘接,因这些附着物结构疏松,内聚力低,与环氧胶黏剂结合力弱,易在此层引起破坏,则不可能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。若是表面处理得当,定会显著提高粘接强度和耐久性。

    同时,任何曝露在空气中的金属、玻璃、陶瓷等表面,一般都吸附一定的水分和气体而被一层水膜所覆盖,不仅影响环氧胶黏剂的湿润,而且在加热固化过程中还会产生气泡,降低粘接强度。

    另外,对粘接来说,真正光滑的表面并不有利,表面具有适当的粗糙度比较理想,这样可以增大粘接面积,增强机械嵌合作用,从而提高粘接强度。

    还有,一些非极性表面如聚乙(丙)烯、聚四氟乙烯等,如不引入极性基团,则很难用一般的环氧胶黏剂直接粘接,而进行专门的表面处理,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

    由上可知,不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,就不会有最佳的表面状态,环氧胶黏剂的效用无法发挥,粘接的目的也难以达到。事实证明,表面处理与否,处理方法如何,其粘接强度的差异很大。表7-7为环氧胶黏剂粘接几种金属的表面处理对粘接强度的影响。

 

 

    尽管早已出现了可直接进行油面粘接的环氧胶黏剂,即使不进行特殊处理,也会得到较高的粘接强度,但若经过表面处理,还会提高粘接强度,这说明表面处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。表面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粘接强度,而且能够提高耐久性和使用寿命。尤其是一般的环氧胶黏剂和难粘的被粘物,表面处理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,被粘表面的状况如何,对粘接成败影响极大。因此,必须认真进行表面处理,花些功夫非常值得,倘若急于求成,难免预想落空。切莫忽视表面处理的重要性,切勿不屑一顾。

 

    (二)表面处理的目的

    粘接之前,一定要对被粘物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,其目的如下。

    (1)清洁被粘表面   清除被粘表面的尘埃、油污、锈蚀、残渣、型砂、氧化皮、漆膜、蜡质、脱模剂、焊斑、溶剂、水分等,提高环氧胶黏剂对被粘表面良好的湿润性。

    (2)粗化被粘表面   增加粘接面积,有利于环氧胶黏剂渗透,增强锚固作用。然而,粗糙要适当,不能过度,否则空隙过大,接触不良,积存水分和空气,胶层出现缺胶,局部厚度增大,反而降低粘接强度。

    (3)活化被粘表面  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,于表面层引入一些极性基团,使低能表面变为高能表面,惰性表面变为活性表面,难粘表面变为易粘表面。

    (4)改变被粘表面的化学结构   为形成化学键结合创造条件。

    表面处理就是要达到表面无灰尘、无水分、无油污、无锈蚀、适当粗化、适度活化,以利于环氧胶黏剂的良好湿润和粘接力的形成,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粘接效果。

 

    (三)表面处理的方法

    表面处理的具体方法有清洁处理、脱脂处理、除锈粗化、化学处理、等离子体处理、电晕处理、火焰处理、激光处理、生化处理、底涂剂处理、偶联剂处理、辐射接枝处理、防护处理等。对于通常的用途可不必进行化学处理,防护处理也可视具体情况采用。根据被粘物表面的结构状态、环氧胶黏剂的品种、强度要求和使用环境来决定表面处理所采用的具体方法,可以是一种、两种或几种方法相结合,其中表面清洁处理则是必不可少的。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粘接强度影响很大,表7-8为环氧胶黏剂对不同方法表面处理的铝粘接的剪切强度。

    (1)清洁处理   对于被粘表面首先要进行一下清理,可用水、溶剂、洗涤剂、毛刷、棉纱、干布、压缩空气等初步清除灰尘、泥土、型砂、厚油等污物。对于小型复杂零件可用超声波洗涤。含有旧漆的表面可用机械方法、喷灯火焰法、碱液脱除法、溶剂法。

 

 

    碱液脱漆,需要加热和清洗,对于钢铁件可用10%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。对于铝合金件可用下述配方(质量份)。

    磷酸三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5

    硅酸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2

    洗衣粉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

    重铬酸钾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

    自来水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800

    于上述溶液中煮沸2~5h,然后水洗,干燥。

    溶剂法脱漆,室温使用,简单方便,但多数有毒可燃。具体配方(质量份)如下。

    二氯甲烷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5~85

    甲酸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~6

    苯酚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~3

    乙醇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~8

    过氯乙烯树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.5~2

    平平加O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~4

    该配方适用于氨基、丙烯酸酯、酚醛、环氧、聚酯、聚氨酯等漆层脱除。

    (2)脱脂处理   脱脂就是去除被粘物表面的油污,通常用碱液、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进行处理。脱脂最好在除锈粗化之前进行,以免油污被打磨进入粗化沟纹内后不易清除干净,而严重地影响粘接效果。

    油脂分为非皂化性油和皂化性油。矿物油属于非皂化油,例如凡士林、机油、石蜡等。动物油和植物油因为能与碱作用生成肥皂,故称为皂化油。

    常用的除油方法有溶剂除油、碱液除油、乳化除油、电化除油等。

    ①溶剂除油不论是皂化油,还是非皂化油,都能很好地溶解于有机溶剂中,因此可以用溶剂脱脂除油,其特点是速度快,简单方便,基本无腐蚀作用。然而除非是溶剂蒸气脱脂,一般除油不够彻底,不太理想,并且多数有机溶剂易燃,还有一定的毒性。

    溶剂除油常用易挥发性有机溶剂,如丙酮、甲乙酮、三氯乙烯、醋酸乙酯、四氯乙烯、碳酸二甲酯、无水乙醇、溶剂汽油、二甲基-24-哌啶(可生物降解)等。有时使用混合溶剂效果更佳。溶剂除油应当使用低毒或无毒溶剂,不可使用苯、四氯化碳、正己烷,否则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。1,1,1-三氯乙烷是消耗大气臭氧层物质(ODS),已被淘汰。

    钢铁表面除锈后粘接前不能用丙酮或甲乙酮擦拭,因为易含水会重新生锈,可用三氯乙烯或甲苯。对于镁铝合金不宜采用三氯乙烯除油,而应使用甲乙酮。三氯乙烯蒸气脱脂效率高、效果好(将荔枝壳加入溶剂中脱脂效果更好),但已被归为Ⅱ类致癌物质,虽未被禁,却应慎用。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如表7-9所示。

 

 

    不同的溶剂,对不同性质的被粘物有不同的除油效果,需作适当的选择。除油溶剂用量不能过大,因挥发后表面急剧冷却,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凝聚于表面,形成水膜,影响环氧胶黏剂的湿润,导致粘接强度降低。

    所用的溶剂应尽量不含水分,最好是化学试剂级。

    ②碱液除油   碱液除油是最简单的提高湿润性的化学除油方法,利用碱液使油脂发生皂化作用达到除去油污的目的。反应式如下:

    (C17H35COO)3C3H5(油脂)+3NaOH→3C17H35COONa(肥皂)+C3H5(OH)3(甘油)

    因此,只能用于清除植物油和动物油,而不能除去矿物油。碱液除油是靠皂化和乳化两种作用完成的,无毒、不燃、经济、安全,适宜工业化生产。一般可用氢氧化钠、碳酸钠、硅酸钠、磷酸三钠、焦磷酸钠和乳化剂、络合物除油剂等的稀碱溶液处理,如果采用浸渍法,碱液浓度可控制在3%~6%;若采用喷淋法,碱液浓度控制在0.5%~3%。碱液应有足够的浓度,随着碱含量的增加,皂化作用和乳化作用都增强,除油速度加快。然而,氢氧化钠浓度过大会使钢铁表面呈现褐色氧化膜,且油的皂化物在碱液中的溶解度降低,附在表面上,使皂化反应减弱,除油过程难以进行。

温度影响除油速度,升高温度有利于皂化和乳化作用,但温度过高会影响除油效果,一般温度为50~90℃。

    应当注意,玻璃和金属表面对碱有一定的亲和力,易于形成碱的表面覆盖膜,难以将碱冲除干净。还有一些金属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氧化物水溶性不好,也会沾污金属表面。

碱液除油的典型配方见表7-10。

 

 

    ③乳化除油乳化除油是除去非皂化性油(矿物油)的好方法,关键是选择乳化剂。当非皂化油与乳化剂作用后,会变成微细的油珠与表面分离,进入到乳浊液中被除去。利用乳化作用也可使皂化油在有机溶剂中被除去,水溶性污染物则在水中被除去。乳化除油是比较好的除油方法,除油效率高、效果好、清除黄油和抛光膏效果最好。无着火与中毒的危险,安全环保。乳化除油的配方(质量份)为:

    煤油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89

    三乙醇胺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

    乳化剂(表面活性剂)           10

    水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00

    ④电化除油   将被处理工件挂在阴极或阳极上,浸入碱性电解液中,并通入直流电,使油脂与工件分离的过程称为电化除油。电化除油分为阴极除油和阳极除油两类。电化除油的原理是:电极由于通电极化使金属与碱液间的表面张力降低,溶液很容易渗透到油膜下的工件表面,并且析出大量的氢气或氧气。当它们从溶液中向上浮出时,产生强烈的搅拌作用,猛烈地撞击和撕裂附在工件表面上的油膜,迫使碎成细小油珠,脱离工件表面,进入溶液后成为乳浊液,从而达到除油目的。电化除油效率高、效果好。电化除油的典型配方见表7-11。

 

 

    ⑤超声除油   利用高频发生器在频率为16kHz时发射的超声波对溶液的振荡和翻动作用,产生冲击波和空穴现象,使放入其中的工件表面油污冲击剥落,脱离工件表面。此法非常适宜精密复杂、细小零件的脱脂除油。超声波也可用于化学除油、电化除油、溶剂除油等,能加速清洗过程,提高除油效率。当超声波场达到0.3W/c㎡以上时,溶液在1s内发生数万次强烈碰撞,碰击力为5~200kPa,产生极大的撞击能量。

 

 

返回